提及“新華”二字,或許很多人腦海中最先浮現的便是一個具有情懷的群體,時光雕刻出其沉穩敦厚、中規中矩的形象。然而,打開安徽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的網頁,一下蹦出來的“時代云印,突破‘印’界”,頓時打散本已凝固在小編腦海中的印象,一個充滿時代感的印刷企業隨即映入眼際?;ヂ摼W + 新華,當兩個時代的產物相融合,猛烈的化學反應或可演繹出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定格。
初探網絡
有人說,一代人對一代人的淘汰,從來不是因為年齡。有沒有使用同樣的工具,比年齡的差異更具有斷代的意義。安徽新華的發展,或是對于這個論斷的一個詮釋。自 1950 年成立至今的近 70 年中,很多“新華”體漸漸退去光芒,甚至消失于市,但安徽新華依然挺立于印刷這方競技場,憑借多年的積淀而笑看風云。企業改制、并購重組、技術升級、設備改造??一個個有著時代烙印的“工具”,伴隨著安徽新華一路前行,如今其又開始拿起新的“工具”——互聯網,尋覓著關乎發展的另一場蛻變。
2014 年初,安徽新華便開始了對互聯網經營模式的探索,但其并不是單純地為了順應“互聯網 +”的大潮,而是希望通過互聯網擴大服務外緣,提高企業的增值服務能力。正如時代出版常務副總、安徽新華董事長吳壽兵所言,企業的服務能力將是推動印刷行業發展的動力之一。帶著這樣的初衷,安徽新華適時推動了“時代云印”項目。
回顧讓“云”從縹緲的概念“落地”成實在的項目的過程,吳壽兵不無感慨,“將互聯網融入傳統印刷企業并無固定發展模式,要結合企業特點和企業文化進行綜合考慮。企業應做好全方位的準備,特別是內部精細化管理的提升尤為重要,要為互聯網思維提供成長的土壤和空間。”總結安徽新華的經驗,其中三點尤為重要:一、企業內部管理要以強大的信息化系統為支撐;二、企業管理者的思維和胸懷要更加開放;三、項目團隊要有一種堅韌、執著的工作狀態。
突破“印”界
安徽新華提出“突破‘印’界”的口號,就是希望通過互聯網改變傳統印刷單純做“加工”的性質,轉而強調以加工服務立足。“公司積極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
平臺和區域資源,跳出印刷做印刷,打造‘時代云印’互聯網平臺,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通產業鏈的上下游。”吳壽兵如是對“時代云印,突破‘印’界”進行了
闡述。
按照安徽新華的規劃,通過與悟略科技等公司合作,目前,“時代云印”一期項目已經上線運行,可提供更為快捷高效的線上及資源管理服務,而客戶可以從網站、A PP 手機客戶端實時看到印件的生產、物流進度。縱觀安徽新華對于“時代云印”的定位,不難發現,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貫穿項目始終。按照吳壽兵的理解,傳統與互聯網的融合,勢必要豐富客戶線上體驗的內容,這將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形成“倒逼”之勢,倒逼印刷企業不斷完善內部管理,而這亦是傳統企業經受住市場的競爭、不斷壯大的發展動力。
開啟新途
對于安徽新華而言,在探索互聯網的道路上,充滿著坎坷,尤其是打破國有企業固有的用人制度、經營理念,并不容易,而“時代云印”的落地也只是安徽新華新途的開始。
高效率的生產能力 + 標準化的內部管控 + 市場化的管理團隊 = 具有成本優勢的運營體系,這是吳壽兵為我們總結的印刷企業轉型的法則。依循此法則,安徽新華將在未來的征途上更多地考慮與互聯網結合的途徑,包括加快現有平臺的推廣工作及信息系統集成、加快內部管理流程的標準化工作、建立較為獨立的營銷體系等,從而實現“時代云印”的目標,即打造一個完善的印刷電商平臺,包括從營銷到交易平臺搭建、多渠道管理集成、訂單處理、倉儲配送、物流優化等完整的網絡印刷商務解決方案。
行于印刷行業已經近 70 年的安徽新華,親歷了印刷業的幾次變革,并在一場場淘汰賽中 PK到最后??梢灶A見,以互聯網為“工具”的安徽新華,將依靠不斷充實強大的“時代云印”項目,增強與出版社的深度合作,實現網上下單、各類信息實時傳送,提供在線聯動服務;將現有數字資產管理平臺發展成區域市場內有影響力的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增強印前功能,將出版社的設計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網上設計功能,為客戶提供網上設計平臺,實現創意服務,等等。
對于每一個企業而言,拿起一個新的“工具”并靈活地使用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希望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早已形成慣性的思維和運作體系很難適應新的一切。安徽新華與互聯網的對接僅僅只是開始,只是探索路上的一道微光,而更深刻的鋒芒或將在不斷地融合與摸索中漸漸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