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熱點新聞 » 正文

書刊印企向包裝印刷進軍 破解轉型難題 書刊+包裝:打造“孿生”之美

發布日期:2014-03-06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作者:ahprint  瀏覽次數:1928

理念 打有準備之仗

 

  王家華:“企業一定要有明確的定位,切忌求全求大。”

  劉壽生:“做與企業現有印刷條件相匹配的微型瓦楞紙板包裝是一條途徑。”

  看來轉型勢在必行,但面對種類繁多的包裝形式,又容易讓剛剛入行做包裝的新手們無所適從。是做運輸包裝,還是做彩箱、精裝食品包裝?包裝領域之寬,也許是包裝行業與書刊印刷業最大不同之處。“企業一定要有明確的定位,切忌求全求大。”這是王家華給予想要轉型的企業的建議。

  贏利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即使轉型,也必須有一部分能夠支撐企業正常運轉的贏利型業務。“有一部分好的現金流,保證生存,之后再談發展。如果現在都無法生存,再講轉型,那絕對是盲目的。”“有病亂投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發展的問題。正如采訪中專家們一再提醒的,意欲向包裝轉型的書刊印刷企業要切忌盲目,先壯大自身實力才是根本。

  劉壽生為即將進入紙包裝行業的企業指出了一條道:“做與企業現有印刷條件相匹配的微型瓦楞紙板包裝是一條途徑。”他建議,大型瓦楞紙板就不要做了,目前這個市場已經趨于飽和,而且設備價格高昂,廠房要求用地多,人員多,涉足這個競爭已經充分的領域只有死路一條。而微型瓦楞紙箱則不同,現有的設備、廠房、人員均可利用。

  ■專家建言

  書刊印刷專家曹鳳翎: 轉型應有法定位要清晰

  “我認為書刊企業轉型做包裝并不盲目,從技術上而言二者有著良好的對接基礎。”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書刊印刷專業委員會顧問曹鳳翎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很多書刊印刷企業而言,不轉型就得死。”然而她說此話的前提是,從做書刊印刷轉做包裝雖然相對容易,但因為企業規模的不同,轉型的方式和策略也會有所不同。

  對于即將轉型做包裝的書刊印企,曹鳳翎的建議是,步子邁得小些,從價格相對便宜的國產設備入手,給自己預留出足夠多的緩沖時間。

  業務量足夠嗎?設備選好了嗎?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我還是比較保守的。”曹鳳翎說。

  大型書刊印企可布局包裝業

  對于上規模的書刊印刷企業來說,上馬包裝業務,曹鳳翎認為,這是一種對潛在陽光市場的布局行為。雖然近年很多大型的書刊印刷廠連續走下坡路,尤其是很多地方新華系印刷廠經營慘淡。然而在曹鳳翎看來,即便如此,對于他們而言,仍舊比小規模的包裝企業更具競爭力,并且在設備購置方面也頗具實力。她認為,對于該類書刊印企更快的一種方式是通過兼并重組收購包裝企業,達到快速上手,并具備一定基礎的效果,同時還不影響原有的書刊印刷業務。也正如曹鳳翎所言,大型書刊印刷企業布局包裝行業正成為業內潮流。

  中型書刊印企應謹慎投入

  曹鳳翎認為,對于中型書刊印企而言,轉型包裝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內容就比大型企業要多得多了。企業實力可上可下,未來判斷至關重要,而錢要花在刀刃上,那么究竟該放棄書刊,集中在包裝上發力,還是應該謹慎在包裝上的投入,堅守書刊業務呢?

  面對記者的這個問題,曹鳳翎認為,還是謹慎為妙,如果不能保證足夠多的業務量還是先持保守態度比較好。

  小型書刊印企投資包裝風險較大

  對于很多人持有的小型書刊印企“船小好掉頭”的說法,曹鳳翎并不完全認同,“風險很大”。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包裝這塊蛋糕的“香甜”,紛紛群起而搶之。慢慢地蛋糕看起來并不像開始時那么大了。此時,實力不足夠強大的企業勢必將成為市場“藍海”變“紅海”后的“炮灰”。“所以沒有業務的時候最好先不要急于轉。”曹鳳翎說。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国产电影午夜成年免费视频